“美丽中国”专项简介

2020-06-16

专项名称: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

专项简称:“美丽中国”专项

专项负责人:葛全胜研究员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参加单位: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海洋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植物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天文台,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重庆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等。


专项简介:

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是中国科学院批准实施的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专项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执行期5年。专项对标十九大,科学刻画“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2035目标”和“2050愿景”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评估和诊断“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基础、差距和短板;创新突破“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并完善不同生态地理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国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灾害风险防范与综合减灾能力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蓝图与实施途径。

专项围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共设置10个研发项目:重点污染区域大气环境与大型复杂场地的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同管理与综合治理示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建设工程与生态系统智能管理示范、长江经济带干流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与应用、近海与海岸带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调控技术和示范、生态脆弱区绿色发展途径和区域综合示范、绿水青山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关键技术与示范、自然保护地健康管理与生态廊道设计技术、气候变化条件下山地致灾风险绿色调控关键技术与示范、生态文明建设地理图景技术与应用示范;通过重大技术集成和示范,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标杆,为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任务的解决提供科技支撑,为引领国际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服务。

集成攻关主题与专项研究内容关系

专项领导小组:

组长:张亚平;

副组长:严庆(科技促进发展局)、于英杰(重大科技任务局)

专项协调组:

组长:严庆(科技促进发展局);

副组长:赵千钧(科技促进发展局)、黄铁青(重大科技任务局)

专项总体组:

组长:葛全胜(地理资源所);

成员:陶澍(北京大学)、杨桂山(南京地湖所)、赵景柱(城市环境所)、陈少华(城市环境所)、夏军(武汉大学)、宋金明(海洋所)、丁永建(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邵明安(水保所)、汪小全(植物所)、崔鹏(成都山地所)、陆锋(地理资源所)、刘纪远(地理资源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