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治理推广示范
2021-10-21
项目五研究团队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互花米草治理的推广示范,在垦东121油井附近低中潮滩建立了“刈割+梯田式围淹”治理示范区1000亩,在防潮提17号闸东侧中潮滩建立了“刈割+翻耕”治理示范区2800亩。在治理示范区建立前,对互花米草、本土植被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组成与数量等进行了本底调查,并在互花米草治理过程中进行了跟踪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两个治理示范区的互花米草控制效率均超过99%,总体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有个别遗漏未刈割或未翻耕的互花米草,需要进行维护治理,在冬季采用“刈割+翻耕”治理时,需要在当年夏季刈割或翻耕互花米草,从而阻止互花米草种子的形成,切断互花米草通过种子随海水进行远距离输送和入侵的途径,另外,围淹区的堤坝易受潮汐损坏,需要加强巡查和及时维护。目前,根据治理示范区的实践经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一步扩大互花米草治理面积,争取尽快实现互花米草的全部清除。
互花米草“刈割+梯田式围淹”治理示范区(左)和示范区监测(右)
附件: